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2017年被纸价狂飙搅得七零八落的纸箱产业链,如何反思?

发布日期:2018-01-04  来源:纸箱微视界
核心提示:2017年已经过去。如果说,这一年有哪两个字让纸箱圈老板最为刻骨铭心,那无疑应该首推:纸价。从大的产业周期来看,纸价大幅上涨大概10年左右来一回。只不过,始于2016年10月的这一轮纸价上涨,启动之突然、走势之凌厉、涨幅之巨大,多年未见。即使是纸箱圈的老司机,也大多是瞠目结舌,很难处之泰然。

  2017年已经过去。如果说,这一年有哪两个字让纸箱圈老板最为刻骨铭心,那无疑应该首推:纸价。从大的产业周期来看,纸价大幅上涨大概10年左右来一回。只不过,始于2016年10月的这一轮纸价上涨,启动之突然、走势之凌厉、涨幅之巨大,多年未见。即使是纸箱圈的老司机,也大多是瞠目结舌,很难处之泰然。

  本期《专家专栏》,由中国国际瓦楞展专家委员会专家刘积英老师为我们分享——反思这轮涨价潮带给纸包装产业链的影响,以及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业链!

  在纸价启动之初,还有人试图从各个方面为价格上涨找出合理的解释。比如,环保风暴导致的去产能、废纸进口受限带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严查超载增加了运输成本等等。

  然而,在过去这一年里,各大纸业上市公司的财报,无论是季报、年报,还是半年报,实在过于靓丽:在营收小幅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翻番,甚至翻两番还要多的情况,比比皆是。

  这让所有的解释,都略显苍白。尤其是,在纸价上涨最为疯狂的时候,很多纸厂都是报价几天一变,并且见钱发货,连已经预付订金的订单也须按照随行就市,按最新价格执行,否则不予发货。

  这彻底打乱了纸箱厂正常的经营节奏。伴随着纸价“阴谋论”的盛行——纸厂联合控价、停产报价,原本温情尚存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变得空前紧张。在全国多个地方都曾出现过纸箱厂试图通过联合控单,抵制纸厂无序涨价的情况。

  一些在微信上广泛流传的文章,连“讨xxxx檄”、“坚壁清野”这样充满战斗气息的字眼都用上了。很难想象,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原本密不可分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会变得如此对立。

  总之,这一轮出人意料的纸价飙涨,对产业链上下游原本良性的互动关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伤害。

  如今,随着市场理性的逐渐回归,纸价正在波动中趋于平稳。问题是:已经受伤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还能回到从前吗?

  纸价飙涨这一年

  几乎席卷整个包装、印刷产业链的这一轮纸价上涨始于2016年10月国庆长假之后。从不同纸种的表现来看,以瓦楞纸、原纸为代表的包装用纸率先启动,随后逐渐扩散到铜版纸、双胶纸等文化用纸。

  在2016年10月至今的约15个月时间里,上涨是纸价的主基调。但对以瓦楞纸为代表的领涨纸种而言,累计超过100%的惊人涨幅,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经过了快速上涨、回调蓄势、再度上涨等不同的阶段。

  以国家统计局持续监控的高强瓦楞纸为例,在2016年10月涨势启动之前,市场价格已经在2500元/吨左右持稳多年,上下浮动很少超过200元的区间。这给纸箱厂提供了稳定的价格预期,非常有利于其生产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

  然而,价格一经启动,涨势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到12月下旬,在短短两个月后,高强瓦楞纸的市场价格已经达到4087.5元/吨,比10月下旬上涨58.27%。

  复盘这一年多的走势可以发现,纸价就像坐上了过山车,在整体向上的的大趋势下,暴涨暴跌、暴跌暴涨,完全失去了基本的市场理性,陷入一种癫狂状态。这对很多习惯了与客户签订年度合作协议的纸箱厂来说,后果很有可能是灾难性的。如果合作协议中没有约定报价与纸价联动的机制,失控飙涨的纸价很有可能完全“吃掉”纸箱厂本已微薄的利润。

  矛盾为何如此激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波动在所难免。问题是,这一轮纸价飙涨在相当程度上,超出了纸箱厂能够承受的极限。

  正因为如此,在过去一年中,原本相互协作的纸箱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变得空前紧张。在纸价上涨最为疯狂的两个时间段:2016年最后两个月和今年5-10月,纸箱圈老板对纸厂、经销商的抱怨、声讨也达到了高峰。不仅有很多老板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公开指责纸厂、经销商无序涨价,而且出现了多起纸箱厂试图联合抵制纸厂涨价的案例。其中,经媒体报道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有三起:

  6月,东莞、惠州、深圳三地纸箱企业召开行业大会,号召纸箱厂以停单、放假等“坚壁清野”的方式抵制纸厂乱涨价。据称有数以千计的纸箱厂参与了本次行动,发起人还组织人员监督纸箱厂的实施情况。

  9月,一篇名为《东北包装联盟(吉林省包装技木协会)告全国同行业书》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转发。文章在直指纸厂借市场垄断地位,故意抬高价格谋取暴利的同时,向全国同行发出10条倡议,比如:控产能、不抢纸、降低纸张库存、清理库存呆货、搞整合、集中采购等,抗衡纸价上涨,争取市场话语权。

  12月,一篇措辞更为激烈的名为《讨二级纸板厂檄》的文章引起业内人士关注。文章在严厉指责广东地区部分纸板厂为获取暴利,“变本加厉哄抬价格,大玩停单限额套路,导致三级纸箱厂陷入绝境”,号召东莞、惠州、深圳三地纸箱厂开展“大清理”行动,对带头哄抬价格、停单涨价的二级厂实施“黑名单”。

  这篇“檄文”影响广泛,珠三角地区纸板协会以“严正声明”的形式作出正面回应,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则以律师函的形式作出激烈反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双方如此不顾情面、大动干戈的情况,可谓十分少见。为什么会这样?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本轮纸价上涨虽然受环保风暴、进口废纸受限、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等各种因素的推动,但一年时间价格翻番的异常走势,显然难以完全用市场化因素给出合理的解释。

  尤其,在每次纸价上涨的高峰,总有纸厂、经销商以出人意料的默契,前后脚提价。不仅涨幅近乎一致,连涨价函的措辞也如出一辙。更有甚者,十来家纸厂、经销商在同一张涨价函上盖章,已经是毫不掩饰的联合控价。纸厂这种涨价操作模式,难免令纸箱厂倍感危机。

  而少数纸厂、经销商在纸价的狂飙中,失去了基本的商业信义:随意停单、随意断货,强迫客户老订单也必须执行新价格,更加剧了纸箱厂的“受压迫感”。

  当市场价格出现松动,向下调整的时候,部分纸厂又以理由停机限产。这往往被纸箱厂理解为“限产报价”,供需双方矛盾的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了相互指责、相互反制,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空前紧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业链?

  一个健康的纸箱产业链,离不开纸厂、经销商、纸箱厂,乃至终端用户的相互体谅、相互配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纸箱产业链不同主体话语权有高低之分,但在整体上保持了良性互动,小问题在所难免,大问题却不多见。

  这一轮纸价跌宕却彻底打破了这种均衡。从过去一年多时间来看,纸价上涨对纸箱厂的经营,乃至整个纸箱行业的产业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自身没有纸板生产能力,规模、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三级厂,在纸价失控飙涨的情况下,不仅资金周转压力陡增,而且在与二级厂的竞争中面临客户流失的压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本应是一种良性的博弈、合作并存的关系。供需双方都力图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又必须以合作的态度,考虑对方的实际情况和底线,为对方预留合理的利益空间。但在这一轮纸价上涨中,瓦楞纸市场在极断时间内完成了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纸厂、经销商一度看似完全掌握了“话语权”。在前所未有的“暴利”的驱使下,少数纸厂失去了基本的商业理性,做出了一系列“杀鸡取卵”式举动,将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完全变成了一种“博弈”,最终导致纸箱厂的强烈反制。

  问题是,从长远来看,纸厂和纸箱厂,二级厂和三级厂仍然是相互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环,纸箱产业链都很难良性运作。如何修复在本轮纸价狂飙中受到“伤害”的上下游关系,是整个行业从现在开始就应该考虑的问题。

  从本轮纸价狂飙来看,虽然纸箱行业是一个年产值数千亿元的大行业,但上下游之间缺少一个有效的互动、协调机制。协会作为行业联合体,在企业出现违背市场规则行为的情况下,本应起到引导、规范的作用。但是,在这一轮前所未见的纸价上涨中,以富阳造纸行业协会为代表的少数协会起到的作用恰恰相反。

  同时,一个健康的上下游关系还离不开供需双方成熟的心态。比如,当供需双方的问题、矛盾靠自行协商无法解决时,完全可以诉诸法律手段寻求公平解决。然而,在这一轮纸价上涨中,面对少数纸厂撕毁订货协议,要求报价随行就市时,很少有纸箱厂老板想到拿起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唯一见诸公开报道的案例是,上市公司吉宏股份曾试图起诉一家拒不按照订单价格发货的造纸厂,最终以双方和解收场。

  本轮纸价上涨看似纸厂、经销商受益,纸箱厂、终端用户“受伤”,实际上,却可能并没有赢家。一方面,在并不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上,瓦楞纸价持续上涨难以为继,暴涨暴跌的纸价对纸厂而言也并非好事。一旦情势逆转,上下游的关系会如何重建?另一方面,持续上涨的纸箱价格,正在推动终端用户做出“替代选择”。比如,用循环纸箱、塑料箱、塑料袋来替代一般纸箱。这一旦成为趋势,对整个产业链的伤害都是难以逆转的。

  所以,一个良性的产业链,需要上下游每一个参与主体相互体谅、真诚合作、共同维护。虽然在具体的商业环境中,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应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