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的3D报纸是如何印刷制作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17  来源:中国喷墨网  作者://www.barefootsage.com  浏览次数:79
分享到:
核心提示:相关技术人员介绍,3D报纸照片处理的过程基本与2D照片相同,技术人员使用Photoshop或其他软件,将一张普通 的2D图片分离成不同角度的红蓝两张图片,然后把这两张图片不完全套印在一起,合成为一张模糊的图片,就形成了3D图片。
      一张3D报纸是如何做成的?据相关技术人员介绍,3D报纸照片处理的过程基本与2D照片相同,技术人员使用Photoshop或其他软件,将一张普通 的2D图片分离成不同角度的红蓝两张图片,然后把这两张图片不完全套印在一起,合成为一张“模糊的图片”,就形成了3D图片。佩戴3D眼镜观看,3D效果 就出现了。

  “发行3D特刊的不易之处还体现在3D技术处理时间上。”这位技术人员表示,印刷前对图片的3D技术处理要花费大量时间,一个版的图片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分色处理,一个特刊经过反复调整,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才处理完。而在印刷环节,也是考验功力的时候,3D报纸印刷时,得派人守在一旁戴上3D眼镜检验3D效果,保证印刷机不会主动校正不完全套印,因为只有蓝、红色的不完全套印,才能出现3D效果。

  《阿凡达》让3D电影风光无限,一时间3D技术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热门话题。比利时一家报社也跟风,发行起3D报纸了。当然,看报时还是需要带上3D专用眼镜。

   比利时一家日报2010年3月9日在其世界版向读者推出“3D”版面,读者可以通过特殊的眼镜来浏览这一新鲜的版面。同年4月16日,全国首份"3D报 纸" 《十堰晚报》问世。在名为La Derniere Heure的报纸3D版上,所有的图片和广告经处理形成三维效果,读者可以透过眼镜看到千变万化的版面,就像看3D电影那样。

  中国的3D报

  安徽商报

  2010年6月1日的安徽商报,可戴上随同报纸赠送的3D眼镜仔细看一看今天的报纸时,将发现3D报纸广告中的图片就会立体地呈现在眼前。安徽商报推出中国第一份3D报纸广告。

  扬子晚报

  2010年6月9日,江苏省第一份3D报纸,扬子晚报针对2010年南非世界杯推出3D号外版,戴上3D眼镜,梅西就向你冲了过来,足球宝贝仿佛触手可及,刚刚上市就被一抢而空。

  3D报纸成本较高

  《最后一点钟报》印刷部经理彼拉德说,“在阅读3D报纸时,读者必须戴上特殊眼镜才能看到立体3D图片,而附赠眼镜的费用是成本中最昂贵的部分——每副眼镜需约0.14欧元,而一份《最后一点钟报》的零售价不过1.1欧元;同时为了保证3D效果能真正得以实现,报社还需要采用成本高出一倍的新闻纸来印刷。另外,图片都需要经过印前处理,才能拥有3D效果,而一张照片的处理价格也在0.2欧元左右。靠发行量上涨和广告费增加获得的收入远远无法抵消这些成本的支出”。

  中国3D报刊同样面临成本问题。《扬子晚报》视觉部主任刘翔介绍说,为方便读者携带,满足销售终端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不影响在报摊上的展示效果,《扬子晚报》此次在推出3D号外《好望角风暴》时,使用了透明的塑料袋包装将报纸和红蓝眼镜整体打包,核算下来,每份号外的塑料袋和眼镜成本约为0.6元,而这份报纸的售价才1元钱。
 
 
[ 新闻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企业推荐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返回顶部